7月31日,“笔墨松喦”钱松喦诞辰120周年纪念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此次纪念展是钱松喦作品55年后再次亮相中国美术馆。
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履生主持开幕式,钱松嵒先生外孙女钱春涛等出席了开幕仪式。
开幕仪式
钱松喦(1899—1985),江苏宜兴人。1957年,钱松喦由无锡师范调往江苏省国画院(筹备处),此后历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名誉院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顾问,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是江苏画派的领军人物之一。
钱松嵒先生家属向美术馆捐画
本次由中国美术馆、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宜兴市人民政府协办,江苏省国画院承办的展览,以“祖国山河抖擞描”“迢迢我自江南来”“拾翠披云寻我师”三个主题,展出钱松嵒作品120幅。此次陈展的展厅为1号、8号、9号共3个展厅。1号厅以“祖国山河抖擞描”为主题(取自钱松喦自题诗句),放置写生创作为主的如《红岩》等作品;8号厅以“迢迢我自江南来”为主题(取自钱松喦自题诗句),放置江南风光为主如《江南春》等作品;9号厅以“拾翠披云寻我师”为主题(取自钱松喦自题诗句),放置文人传统画如《湖上小景》等作品。本次展览将展至8月11日。
接受记者采访
展览现场
人民没有忘记他的创造。作为江苏画派代表人物之一,绘画高原中的高峰,钱松嵒是一位艺术修养十分全面的画家,不仅山水、花鸟、人物以及书法均有深厚的功底,艺术理论和文学修养亦有很深的造诣。他立足于现实生活的提炼、画风浑穆沉静,意境崇高辽远,笔墨苍润清新、朴拙而雄健。在他的画中,既洋溢着浓郁的现代审美情趣,又体现出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底韵。
钱松嵒先生生前在长城写生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钱松嵒对于日常生活和身边的事物具有异常敏锐的观察力和化平淡为神奇的艺术创造性。人们日常司空见惯的平山淡水、沟渠田畴、经他巧妙地经营裁剪及大胆的笔墨、色彩处理,都构成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使人看了既感到新鲜、又感到亲切。尤其是晚年的作品,大面积地使用红、青、墨、黄等单纯色彩及空白,以强烈的对比增强画面的动感和力度,更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钱松喦认为中国画要有中国气派,提出“山水画大有文章可做”。他谙熟传统技巧,具有扎实的写生能力,以重传统、重写生、重民族意识的眼光构筑了自己的绘画图式,这也由此奠定了他在中国画转型中的重要学术位置。中国美协原副主席林墉先生这样评论他的画、他的人:“他好像已经不是存在年龄的特征,他的作品看起来完全是一个新的面貌。我看作为我们现在来说,看钱老的作品仍然会有一种激动。我看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再一次的回顾。”著名美术评论家马鸿增先生认为,钱松喦的作品“笔墨风格雄浑沉着,诗文书画交融互补,时代意境情真味浓,章法布局稳实巧变”。
作为中国文人画千百年发展中形成重要特色的诗文入画,钱松喦对此独擅胜场,而且有自己独到见解。钱松喦对殷商甲骨文、篆隶都有着深入研究,练出了一手“骨法用笔”的功力,形成了楷隶相参的书法。从形式美角度看,画面题款是章法的有机构成,具有调整重心配合节奏、相成相破的作用。从意境美角度看,画上题字,应当是画外生发,见景生情,或竟另辟天地,引导读者进入更深更广的境界。此外,钱松喦的古体诗、绝句或双句,浑朴、沉着、情挚、流畅,恰与画风融为一体。一种是诗先于画,即在旅行写生中触景生情,吟诗抒怀。然后作画时,对诗句再作推敲,题于画上。另一种是画先于诗,画成后吟哦成句。无论何种情况,都能珠联璧合。其散文亦精美巧俏,笔调清朗活泼。故而题画诗文俱佳,令人久读不倦。著名美术评论家陈传席评价说:“在那个时代的画家中,钱先生的书法是最好的、诗文是最好的、作品的构图也是最好的,三者都好的实在是稀有”。
宜兴是钱松喦生长的摇篮。作为书画之乡的宜兴,走出过徐悲鸿、吴大羽、钱松喦、吴冠中、尹瘦石等一大批书画名家。而钱松喦正是其中的优秀者和代表者,家乡秀美的山川、富饶的资源、淳朴的民风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大师的艺术灵性,是钱松喦艺术天赋之基,是艺术成就百花盛开之根。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生长山明水秀江南,似在画中住。”
在线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