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图二
石鲁(1919~1982),当代中国画家。原名冯亚珩,四川仁寿人。早年就学于成都东方美专,1940年赴延安入陕北公学院,从事版画创作,后专攻中国画。1959年创作《转战陕北》,名声日隆。后与赵望云创立长安画派。擅长人物、山水、花鸟。早期画风偏于写实,用笔坚实谨严,多画革命题材;后期画风奇崛劲健,常以华山、荷花为题,笔力纵恣雄豪。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陕西省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画研究院院委等职。著有《石鲁学画录》、电影剧本《暴风中的雄鹰》等。
因崇拜清初大画家石涛和现代革命家、文学家鲁迅而改名“石鲁”。15岁考入成都东方美术专科学校图画系,系统学习传统绘画,临习石涛、八大山人的山水花鸟,摹写扬州画派及吴昌硕等人的绘画作品,为后来的国画创作打下了基础,十九岁那年,他刚进入华西协和大学文学院历史社会学系读书不久,忽然退学奔赴陕西抗日前线,后到了延安,抗战爆发,投身革命行列。1944年调入陕甘宁边区文协美术工作委员会任创作员,他经常背着自制的画板为当地的老百姓以及老红军、小八路画素描速写。没有颜料和纸张作画,便搞木刻,解放初,被安排到陕西美协工作,先后担任西北美协副主任、《西北画报》社社长、西安美协副主席等职,与赵望云一起团结西北一批画家,为创建“长安画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文革”中受迫害,几近死亡。“文革”后重返画坛,担任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陕西美协、书协主席,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等职。为“长安画派”的再度兴旺不懈努力。其绘画犷率、硬朗,有“黑、重、怪、野”之喻。他画的山水画惊心动魄,高亢激昂。华山天险、黄河咆啸,表现得淋漓尽致。挺拔的松柏,冷峻的兰梅,用笔犀利,如刀刻刃勒,墨色酣畅,痛快沉着。只是由于他的假画太多,故其画价在艺术市场上遭低估,除非是可靠的来源。
从事革命宣传工作。在文工团里,他为了革命,什么工作都干,也创作过木刻画。老实说,他的木刻画颇见才气,绝不亚于专门的木刻家作品。书法、文学、艺术他都颇有造诣。有人说总结石鲁随意而作的画是“野、怪、乱、黑”,石鲁写打油诗反驳:人骂我野我更野,搜尽平凡创奇迹。人责我怪我何怪,不屑为奴偏自裁。人谓我乱不为乱,无法之法法更严。人笑我黑不太黑,黑到惊心动魂魄。野怪乱黑何足论,你有嘴舌我有心。生活为我出新意,我为生活传精神。他后来还提出“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艺术主张。
图一、图二均为画家石鲁的兰花题材作品,图一兰花色彩清雅,图二兰花色彩艳丽,图一兰叶舒展,图二兰叶粗犷,图一落款碑味十足,图二落款碑帖互用,图一图二的用印采用的都是画出来的印章,俗称“画章”。综合上述数据,表面看不出优劣,但用鉴定的角度去辨别就不难看出个中的奥妙,图一的兰花清雅、内涵,而显得高贵,似乎透析着一种气节,兰叶舒展但内力十足,像蟹爪一样的回勾,反映出画家坚韧不拔的性格特征以及毅力和斗争精神,图一的书法有非常明显和雄强的北碑和魏碑的书体功力,每点每笔每画都像刀刻在石头上,金石味浓厚,图二的书法从结体和结构上都显得扭扭捏捏,摇摆不定,心态上不够正气和大气,反而显露的是阴气,图一的印尽管是画的,但是石鲁二字布局上非常的精彩,错落有致,组合巧妙,古意十足,图二的印略显单纯、笨拙,缺乏美感和内涵,综合图一、图二的用笔、用墨、用彩、用印来分析,充分地证明了图一符合作为长安画派大画家的功力和水平,以及画家借兰抒怀和言志的修养和心态 ,图二无论从哪个角度,其艺术的修养和笔墨的构成都略显欠缺,特别要指出的是图二的兰叶像公鸡的尾巴一样,也像扫帚一样,过于粗放,过于放纵,失去作为一个艺术家收放自如的品格和修养,不言而喻,图一是真,图二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