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学者对古籍善本的解释为:一是年代久远而且有文物性;二是印刷插图精美而具有艺术性;三是书籍内容精辟具有学术资料性。国家文物法对古籍善本曾明文规定,凡是乾隆六十年(1795年)以前出品的文物和图书,均受国家法律保护,不得私自出口。于是收藏家们往往将这一时限之前的清代初期或更早期的精刻本和精抄本视为珍宝,因为最起码它的历史文物价值和学术资料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从而决定了其收藏和投资价值也是相当高的。
古籍善本由于是纸质品,很容易受到损毁,这就导致了流传下来的古籍善本十分稀少,许多古书现已绝迹,留存下来的古籍善本中不乏孤品、珍品,有的存世量也不过是寥寥几部。因此,古籍善本的价值珍贵也就不难理解了。
古籍善本的收藏与投资
古籍善本因为它显而易见的历史文物价值和学术资料价值,决定了其具有极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
现在我们所说的古籍善本和清代以前的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目前所说的古籍善本可以分为刻本、墨迹本、碑帖、信札以及其他文献等。“刻本”是使用雕刻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是古籍善本收藏领域最大的一个门类。像宋元刻本、明清以及民国的精刻本都是拍卖场上的“常客”。
墨迹本是近年来最为抢眼的品种之一,又可分为抄本和校本两类。一般来说,墨迹本大多是孤品,其中凝结了古代文人的心血。因此,如果拍卖场上的墨迹本出自名家之手,自然会引起激烈争夺。
至于碑帖、信札以及文献等,则是近年来古籍善本拍卖市场新兴的品种,也是最受市场关注的品种。特别是信札,近年来身价扶摇直上。
古籍市场珍品难觅,这并不妨碍人们的收藏。普通投资者可以关注明、清甚至民国时期的精刻本。这些版本原先并不被收藏界重视,但近几年的市场表现也很强劲。收藏这些刻本门槛不高。目前,一部比较好的晚清以及民国时期的精刻本一般只需几千元就可以买到。
在古籍善本的投资中,防止购入赝品无疑是最为重要的。目前古籍市场上,刻本的赝品并不多,因为伪造的成本太高。碑帖和信札的赝品值得注意,碑帖的赝品往往是翻刻原先碑上的文字印成的。至于信札的赝品,主要是仿冒近现代名人。
购藏古籍三要素
第一要素是古籍版本的确定。其重点一是书的年代,二是原刻本还是翻刻本。宋元刻本的价值与明刻本价值有天壤之别,原刻本与后来的翻刻本价值又有较大差距。历代藏家、书贾有的为了使自己藏品的价值提升,往往撤去刻书序、跋,模糊了古籍的年代以及原刻与翻刻的界线,使得判断困难。对于初学者来说,风险控制很重要,建议还是买相对“开门见山”的拍品比较好。
第二要素是判断精品与非精品。镌刻精美,用纸上乘、装帧华丽、品相完好,对古籍价值影响很大,可能会使同一版刻的书价值相差几倍甚至十几倍。新入门者往往容易忽略装帧和品相等对价值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如清光绪内府本《养正图解》华丽宫装版本的价格能达到十几万元,而普通装帧的只能拍到二三万元。
第三要素是判断初印和后印。以往初入门者并不看中这一点,古籍善本初印本,字迹清晰,见棱见角,观者赏心悦目。后印者,字迹模糊,甚至不忍卒读,而且印刷年代靠后或者跨越朝代,都会使收藏价值大打折扣。如清康熙刻本《曝书亭集》初印本能拍到五万元以上,而后印本可能只值四五千元。一般著录(包括《中国古籍善本总目》)都不提印工如何,拍卖公司往往又挑选印刷较为清晰的书页拍照上图录。所以,不认真审看原物,就很容易忽略这一影响价值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