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周一至周五9:00-17:00)
当前位置:首页 > 收藏/鉴赏/拍卖 > 收藏
收藏/鉴赏/拍卖
收藏
/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由国家文物局开展的全国馆藏文物腐蚀损失专项调查结果显示,有50.66%的馆藏文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蚀损害,其中重度以上腐蚀的馆藏文物达230多万件,占被腐蚀文物的16.5%。

  受自然老化、保存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大量文物藏品在无声无息中走向损毁。在抢救濒危文物的同时,如何通过监测和改善保存环境,帮助文物“延年益寿”,是摆在众多博物馆面前的一道课题。故宫博物院自然也不例外。

  经过统计,故宫博物院现在册的文物共有 1807558件(套),其中珍贵文物 1684490件,占全部藏品的93.2%。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馆藏珍贵文物,故宫博物院在文物保护方面开展了哪些研究和实践,进展如何?记者就此专访了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

  监控温度湿度,主动防范文物“衰老”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丰富的文物,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岁月后,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程度的老化或病害。这些文物中少部分受损比较严重,需要采取一些紧急措施对其进行适当的修复或保护处理。其余大部分并不需要对文物本体进行干预,通过控制和改善所处环境,可以帮助它们“延年益寿”。

  涵盖文物建筑、馆藏文物、环境质量等10个监测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项目是“平安故宫”工程的七项内容之一。针对文物环境的监测,故宫博物院做了大量的工作。单霁翔介绍,监测对象主要包括库房、展厅以及一些原状陈列的古建筑,监测的指标包括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度、紫外线、空气污染物以及有害昆虫等。其中,温湿度的监测最为重要,同时也是一项基础性工作。

  在监测馆藏文物环境的同时,故宫博物院还对室外文物环境进行了监测,先后完成了气象自动监测站和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的建站工作,现处于试运行阶段。监测站正常运行后,可以提供故宫区域环境内高准确性的、实时的气象要素和大气污染状况。这对于研究各类文物病害产生的原因和受损机理有很大帮助,对室外不可移动文物和古建筑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环境监测中发现的问题,故宫博物院会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在倦勤斋保护工程中,通过对环境控制系统运行情况的监控,及时发现了一些问题并采取了适当的处理措施。“例如对空气流通不畅的区域,在高湿季节采取局部除湿的辅助手段配合,对建筑后夹道中的两个潮湿源采取有效的阻断措施,减少了室外湿气和雨水的渗透”,单霁翔表示。

  探讨病害机理,改善文物保存环境对于文物保存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故宫博物院组织实施了多项科研课题研究。单霁翔举例,针对古墨保存困难,条件稍有不当就会造成开裂、起翘、变形、生霉等各种病害发生的问题,设立课题《保存环境对墨的影响研究》来探寻解决之道。

  课题组采用仪器分析和模拟实验的方法,对墨及主要制墨原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环境中吸湿变化,表面微观结构,内部构造缺陷以及成分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详细讨论了病害产生的原因和机理。同时,调查了故宫博物院藏墨的保存现状,结合藏品的受损特点,提出了古墨的保存应采取预防性保护的方法以及相应的保护措施。

  文物环境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控制和改善环境,使其更适合文物的保存。故宫博物院作为古建筑类博物馆,与现代建筑博物馆有很大的区别。一方面,古建筑自身环境条件较差,但又不能随意改变其外观、结构,同时,古建筑对于用电安全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和制约因素导致其保存环境往往不够理想。具体体现在温湿度波动幅度大,建筑或展室和库房密封性差,空气污染物浓度较高,紫外线不易控制等方面。

  单霁翔表示,基于以上原因,故宫博物院开展了文物微环境的研究,这是一种新的思路和理念,并被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所接受。“相对于控制整个展厅或是库房,微环境控制具有精确、稳定、方便、节能的优点”。

  例如,在用电受到限制的古建筑类博物馆,通过对文物微环境的控制,可以更容易地调节展柜内的温湿度和光照度,减少颗粒物质的影响。展柜内全年的相对湿度变化缓慢,避免了中央空调、除湿机等机械设备频繁启停所造成的湿度波动。

  整合技术力量,全面持续修复藏品故宫博物院是一座综合性的博物馆,院藏中国文物堪称世界之最。由于年代久远和保管条件制约,部分文物存在着糟朽、腐蚀、开裂、破损等自然损坏现象,亟须保护修复。作为“平安故宫”工程重点内容之一,院藏文物抢救性科技修复保护是一项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

  单霁翔坦言,院内现有的科技修复力量,无论从技艺门类上还是人员力量方面都过于单薄,难以在短时间内对这些文物进行抢救性的保护修复。急需建立大型、综合文物修复中心,以现代科技与传统技艺、院内人才与社会力量相结合的方式,对藏品进行全面和持续不断的修复。

  2013年6月,故宫博物院与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启动了“平安故宫”工程院藏文物抢救性科技修复保护合作项目。东城区有不少国家级、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有些甚至就是清宫造办处手工艺人的后代传人。他们中的部分人员经过故宫博物院组织的安全培训,已经参与到故宫文物修复保护工作中,逐步对院藏木器家具、宫廷灯具、车马轿舆、中和韶乐、佩刀佩剑、盔头、缂丝挂屏等文物进行修复保护。

  单霁翔表示,通过两年来对故宫博物院文物库房,特别是地面库房的系统调研,建设中国文物藏品科技保护国家基地势在必行。正在建设中的西河沿文物保护综合业务用房和规划中的北院区文物藏品科技保护平台,今后将共同构成中国文物藏品科技保护国家基地。
 

点击扫码关注

2013 版权所有 © 书画院单位门户网站 京ICP备19008551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5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