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书画收藏十要诀
中国古代书画收藏十要诀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书画市场的日益发展和买家的不断成熟,古代书画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被买家逐步认同,行情不断升温,拍卖价格屡创新高。如宋黄庭坚《砥柱铭》拍出4.3亿元,元王蒙《稚川移居图》拍出4.02亿元,王羲之摹本《平安帖》拍出3.08亿元,明吴彬《十八应真图卷》拍出1.69亿元,清朱耷《竹石鸳鸯图》拍出1.18亿元等,足见古代书画越来越受到藏家的追捧。
然而,古代书画由于距今遥远,真伪难辨,加之历代大量伪作的存在,使得古书画收藏成为一个“门槛高、风险大”的品种。那么,投资古代书画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避免买假?下面从10个方面简单阐述。
其一,多看真迹心有底。书画作品的真伪判断,归根到底是对真伪进行比较,寻找二者差异的过程。欲辨伪必先识真。很难想象一个从未目睹真迹的藏家,会对作品的真伪做出准确无误的判断。由于古代书画的真品名迹大多珍藏于知名的博物馆中,因此到博物馆目睹它们的庐山真面,是提高辨伪水平与能力的最有效可行的办法之一。对古代书画的发展脉络及每个名家的风格面貌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与了解后,再回到艺术品市场,才能做到心中有底。
其二,广翻图录熟为佳。现代出版印刷业非常发达,不少古代书画名家的图录资料十分详尽。很多图录不仅收录了古代书画名家的代表作,甚至连一些珍藏在国外博物馆中的作品也收录在内,对藏家进行研究与了解颇有帮助。因为观看真迹毕竟有限,经常翻阅图录,对每一件作品进行记忆贮存就显得很有必要。
其三,个人风貌要牢记。一位书画家能在历史长河中占据一席之地,必具有超强的功力与独特的风貌。远者如王羲之之俊逸神妙,妍美秀丽;吴道子之吴带当风,婀娜多姿;怀素之连绵环绕,一泻千里;范宽之千岩万壑,山势凸奇,皆为书画史之千古巨擘。近者如赵孟頫之力倡复古,以书入画;黄公望之诸法俱备,“点”化神奇;倪瓒之枯笔意写,逸士风流;沈周之苍劲生辣,格调高古;文征明之笔法精致,书卷潇洒;八大山人之笔势惊人,超然物外;石涛之搜尽奇峰,妙写自然;郑板桥之参差错落,书画双绝。熟悉书画家的画风与笔墨语言,对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大有裨益,尤其要熟稔元明清三代的书画变迁,流派演变。
其四,代笔伪作应知晓。中国书画伪作通常有两种,一为代笔,一为作伪。代笔是中国书画所特有的现象,历史上确实不乏其人,如文嘉为其父文征明代笔,赵左为董其昌代笔,罗聘为其师金农代笔等。代笔人因与画家较为熟悉,又处在同一时代,故仿制水平较高,几可乱真。作伪则较为复杂,并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如“苏州片”、“扬州片”、“山东造”、“开封造”、“后门造”等,水平多粗制滥造,鲜有高超者。当代造假则每每构图呆板,笔墨粗糙。
其五,方方面面破绽找。书画鉴定是一门综合学问,既涉及书画本身,还关联纸张、印泥、装裱形制、名物制度、衣冠器皿、避讳制度、人际称谓等方方面面,从中可以发觉伪作的“马脚”。如宋徽宗宣和内府装裱的格式及用印规范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联是晚明以后才出现的装裱样式,书画上款中“社兄”、“词坛”是明末清初特有的称谓。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从侧面把握与判断作品的年代与真伪。
其六,题款钤印露马脚。在中国画中明确出现署款可以说历史并不悠久。北宋时画家把名款多藏在画中很不显眼的地方,如石头上或树枝中。署款真正开始大规模盛行是在元代,我们看赵孟頫的很多绘画就有名款,此时在画上题记与题诗也开始大量出现。很多时候钤印对于书画真伪的判断也至关重要。近期被上博专家质疑的苏轼《功甫帖》,其上面的三方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的藏印“子京”朱文葫芦印、“项叔子”白文方印和“檇李项氏世家宝玩”被断为“后加伪印”。可见钤印对于古书画作品的鉴别是多么重要。
其七,名家题跋细分辨。古代书画由于屡经递藏,其上多有历代藏家与鉴家的题跋与观款。这些题跋不仅对了解作品的收藏历史、判断作品真伪极有帮助,还往往因题跋使作品大为增色。正因为藏家对书画的题跋十分看重,造假者便投其所好,在伪造题跋上下功夫做文章。如明代张泰阶便善用此招,他伪造的假画常常都附带各代名家假跋。当前拍场上常见的假题跋多为张大千、吴湖帆、谢稚柳、徐邦达、杨仁恺、史树青等人,因此遇到这些“名家题跋”时应格外小心,多加审看。
其八,他人之见仅参考。许多投资者对艺术品缺乏认知,寻找投资顾问,由专家为其掌眼的现象十分普遍。让专家掌眼虽然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但专家不可能万无一失,更有一些所谓的“专家”眼力甚低。
其九,专注一二莫贪多。目前国内拍场的古代书画大多集中在明清两代,因此确定收藏范围与对象、针对某一流派或一两个大家开展收藏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眼力提高后再由近及远,由少及多,渐有所成。
其十,自有见地终有成。收藏古代书画若想取得成功,归根到底尚需藏家本人见多识广,自有见地。当前艺术品市场鱼龙混杂,投机之风盛行,只有对中国书画史做一些必要的研究与了解,练就一双慧眼,才能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