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耷
概要:朱耷(1624—1705年),明宗室宁献王朱权后裔,封藩南昌,遂为江西南昌人,谱名统『0137』,小名耷。清顺治五年(1648年)落发为僧,法名传棨。一生字、号、别号甚多,有个山、驴屋驴、人屋等。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始号八大山人。坎坷的命运影响着他的人生观及艺术创作思想,其绘画作品中多寄托着对清王朝的痛恨,对明王朝的眷恋之情。山水画在宗法元黄公望平淡天真和明董其昌润泽秀逸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古拙奇特、劲拔荒率的艺术风格。花鸟画在参照明代沈周、徐渭等文人画法的同时,又融入自己强烈的主观意识,注重鱼、虫、禽等物象的人格化表现,以象征手法表达隐晦的寓意。晚年署款将自己的号“八大山人”四个字以草书体连缀写,似“哭之”、“笑之”,借此暗寓他面对富于戏剧性变幻的人生,哭笑不得,百般无奈的感慨之情。他与同为明遗民画家的石涛、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僧”。书法宗王献之、颜真卿,淳朴圆润,自成一格。朱耷中晚年,在书画作品款署中多使用“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为清代著名书画家朱耷的别号。朱耷中晚年,在书画作品款署中多使用“八大山人”,直至去世。关于“八大山人”一号的含义有多种释法:陈鼎在《八大山人传》中说:“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为大,无大于我也。”张庚在《国朝画征录》中称:“或曰,山人固高僧,尝持八大人觉经,因以为号。”又有专家认为“八大山人”这一别号和朱耷的出身与弃僧还俗有关:“八”指宁王朱权第八代孙;“大”与“耷”同声,表明自己是第八代子孙耷,现在归宗了。除以“八大山人”为号,朱耷还有“释传綮”、“刃庵”、“雪个”、“个山”、“驴”、“驴屋驴”等法名和别号。(来源:故宫博物院)
朱耷行草书手札册
《手札》册,清,朱耷书,纸本,7开1跋,纵24.6cm,横15.1cm。(不等)
(朱耷《手札册》释文)。
此册集朱耷所书信札十三通装裱成册,故又称《十三札》册。每札均有作者题名“八大山人”,大部分钤有“八大山人”印,其中第四札钤“八还”印,第五札钤“十得”印,第十札钤“遥属”印。此十三札有六通上款“鹿村先生”,六通“西翁”,一通致“僧舍方丈”。实际上都是致好友方士琯的,方氏为八大的书画资助人和代理商,故札中所述多为友人间往还之事,其中不乏奉画、饮宴之约,借钱、谢赠等事,从中可以窥见八大山人当时生活的一个侧面,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从书法风格及落款形式分析,此十三札大致为朱耷晚年之作。末开附清李葆恂题识四则。钤“李文石”、“臣葆恂印”、“文石”、“葆恂”、“文石父”等印多方。又册中第四札裱边有游悔庐主人题诗一首。
是册书法挥洒自如,行草相间,无拘滞之感,盖由于书者致书友人,全无拘束,缘纸走笔,纵横驰骋,了无挂碍,自能得其书法真趣。此册不仅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而且在书法艺术方面也同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朱耷枯木寒鸦图轴
《枯木寒鸦图》轴,清,朱耷作,纸本,墨笔,纵178.5cm,横91.5cm。
本幅表现隆冬时节,4只落寞的寒鸦在残石败枝上栖息的情景。寒鸦的羽毛先以淡墨晕染,趁湿在淡墨上罩以浓墨,浓淡墨交融处显现出羽毛柔软、细密的质感。鸟的眼眶为一笔圈成的椭圆形,靠近上眼眶处以重墨点睛,一付“白眼向人”的神色顿现笔底。鸟儿孤傲不驯的神态最能体现作者坚韧倔强、磊落不羁的个性。
本幅款署:“八大山人写。”钤“遥属”朱文印, “可得神仙”、“八大山人”二方白文印。
虽然此图无年款,但是依据其落款“八大山人”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写法的特点,可推断此幅是朱耷70岁以后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