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聚焦
全国美展观后感 时间:2014-10-10 09:14:39 来源:
全国美展观后感
热情过后的思考
多数“都很好”,
少见“非常好”
9月25日,记者从杭州坐高铁前往天津,一路上,同一车厢的七八位乘客从头至尾没有换过位,一问才知这几位都是艺术院校的学生,此次专程赶到天津也是去看展的。巧的是,此次画展获奖提名作者周卫阳也是同一班车北上,据她介绍,离天津美术馆最近的旅馆早已经被预订一空,自己只能住到较远的地方。
9月26日上午10点,第十二届中国画作品展区正式开幕。清晨的天津,天有点阴冷,夹杂着雾霾,不到9点,美术馆门前就已热闹万分,门口早早地排起了10多列的长队,馆外广场的阶梯上也坐满了前来观展的观众,粗略计算,将近有上千人在门外等待进入场馆。简短的开幕式后,观众们陆续分批进入美术馆,美术馆将三层都用作展厅,在如此大的空间里,每一个展厅还是围满了人。有些观众甚至是一到天津便赶到场馆,服务台寄存处被大大小小的行李箱填满。
与热火朝天的看展场面相比,观众们可发表的意见却不多,有趣的是,除了“都很好”的笼统感官外,几乎没有哪件作品特别被提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号称是“美术界的奥运会”,可想而知活动参与人数、规格是美术类活动中最高的。然而,几百件作品中,没有能特别印象的,这不失为一大遗憾。其实,这一点记者们也颇有同感。
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中国画展区组委会主任吴长江在展览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次国画展区的入选作品形式多样,整体水平高,但是非常突出的作品比较少,其他很多展区也存在类似问题,这也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难题。我们希望通过全国美展这样的平台,引导我们的美术家更加关注当下生活,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作品。全国美展的宗旨就是要表现我们今天的时代,以人民为中心,表现我们中国的发展和变化,表现我们中国人的精神状态。我们的好作品和美术人才基本上出自于全国美展这个大平台。从组织工作者的角度来看,我抱有这样一种信念,希望全国美术家们今后能够继续热情地支持全国美展,把青年人才培养和出作品的平台做大,做扎实,在新的时期发挥出它的影响力。”
中国美协副主席何家英认为:“一届届的全国美展涌现出了很多优秀作品,数量多、规模大、风格多样、手法丰富,对于现场观展者具有非常强烈的感染力。特别是对于年轻学生认识中国画的内涵和表现,会有很多的启迪,而不局限在一招一式或者一种类型上。中国画的展示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画的表现手段,表现方式,有着非常广阔而宽大的境地。”
令人担忧
缺乏笔墨的国画
全国美展5年一届,是中国美术界的“全运会”。而中国画作为全国美展的重头戏,自然得到了最高的关注度,天津美术馆亦成为了多日来最火的场馆。
尽管高人气之下,展厅略显拥挤,展示效果未如预期的理想,但展览中不少新面孔、新语汇,在附着主旋律的同时,展现个人风格,令人惊喜。但总体而言,这届国画作品的创新性仍显不够,这在山水画作中表现得愈为突出。大部分山水画作以传统式的大山大水开合状表现,大场景、大制作、大幅面,图式的雷同以致看了一圈后,印象深刻的不多。当前工笔或小写意画作快速发展,几乎占据展览主流,作品越发趋向写实,甚至出现了令人恐慌的素描山水、素描人物,水墨画像黑白素描,设色水墨像着色素描。笔墨本是中国画的灵魂,一些作品为了形式和视觉上的效果,弱化笔墨、淡化线造型,缺乏写意精神。当代中国画究竟应该怎么走,迫切需要反思。
此外,地域性的均衡是否有必要?个别若将其放到某省份中、较大机会落选的作品,由于地域性的优势而入选,这对艺术大省的作者来说是否有失公允。另外遗憾的是,较多省有代表性的中青年艺术家们,却没有在本次大展中一展身手。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区在天津美术馆开幕之际,记者小庄有幸到现场欣赏到了高品位、高质量的中国画作品。入选展出的作品整体风格面貌多样,大部分还是以工笔为主,写意占的比例较少,这也是近几年来中国画展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作为引领艺术创作风向的全国美展对作品选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次入选的一些写意作品和二楼展厅评委的作品都无形中起着示范和引导作用。
本次展出作品的题材选取非常广泛,除了民俗、军旅等基本题材,人物、山水、花鸟3个门类都可以明显感受到艺术家对时代精神的追求,对新元素的吸收,很多作品就是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素材,反映了新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所思所想,题材创新意识增强,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面对中国画创作中写意精神的缺失,诗意情怀的弱化,明确创作方向,从本质上思考艺术审美是特别要注意的,写意精神不只是对写意绘画的要求,对于工笔写实也同样适用。表现现实主义,不同的艺术家根据观察有不同的感受,可以有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特色,观展中有一个感觉,就是相同或相近题材的作品,表现比较容易流于雷同,拉不开距离,某种程度上也带来一种程式化的审美疲劳。
微信互动
工笔当道 写意弱化
展览在持续,美术报官方微信“meishubao”互动热度不减,不少微友发来感想,与美展同步。
网友北京大本说,26日怀着朝圣之心赶到天津美术馆参观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开幕式及作品展,总体感觉国展写意性在衰减,工笔和写实越来越多。中国画的笔墨、意境是她的灵魂。一件作品之所以能打动人,是艺术家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把它独特的画法和意境表现了出来。每一位画家需要认真思考的是,中国画之所以在世界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特点、基因是不是需要保留,还是我们在创新过程中把最根本的东西扔掉。大写意花鸟很难画,这类作品不多,说明我们传统的大写意水墨还需要加强。传统中国画讲究意境,以少见多,以少见大,构思巧妙等优长以及花鸟画本身具有的寓意和内涵都值得我们很好的研究。
油画家李澍霖说,他是今年全国美展油画展区的入选作者,“我说点自己对今年国画展的感觉,也吐个槽:这是中国画吗?怎么和美术史中及印象里的中国画相差好远呀……还真是工笔君临天下的时代,感觉在中国画史上从来没有如今这样重视工笔和写实,难道真如网上所言,当代中国人的审美侧重于相似性和还原现实吗?古代那种倪瓒‘草草逸笔,聊以自娱’和黄公望那种‘平淡天真’真的一去不复返了吗?”
因为版面有限,众多感言不能一一刊登。但美术报官方微信平台也特别感谢大家的参与,也请这几位观点鲜明的网友及时与美术报公众微信平台取得联系,我们将赠送精美小礼品一份,以感谢您提出的宝贵意见哦!
美展2.0时代
手机上看展的新时尚
“我在天津看美展”,可能是这几天画家聊得最多的话题,打开微信朋友圈,各种私聊群,美展现场的图片被反复刷屏,你会发现原来群里各路朋友大腕都来了,5年前,还没有微信、微博,而在这届美展现场,最大的变化就是人手一机,按住说话“你到了吧,我在一楼展厅”,“我在路上,一会去找你”,或者掏出手机,拍照上传朋友圈,或者互扫二维码,交换电子名片,亦或三五好友开雷达扫描一圈,网络2.0时代,依靠这些个社交软件,大家能轻松做到随时互联,分享展览的现场,整合自己碎片化的时间来阅读。
展览现场,观众小吴就和记者聊起这次观展的感受:这次我跑来现场看展览,气氛确实不一样,画还是要多看原作,仔细琢磨原作的色彩,用笔的处理,大画悬挂在展厅中的冲击力等等,现场看了很有体会,“这么多精品力作同期展出,确实让人大饱眼福”。
不过,小吴也说,展厅里面有几幅画有些眼熟,如今网络这么发达,一些年轻的画家都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微博,平时在手机上也经常关注一下他们的创作,对自己是一种学习。小吴说,其实在来的路上就在微信里看到了全国美展的帖子:所有的参展作品图都有,我大致扫了一遍,进了展厅着重看我感兴趣的,这样节约时间。不过他也说,手机上看一遍很方便,图也够清晰,对作品印象是加深了,展览的新鲜感也打了折扣。
如今网络2.0时代,手机成了我们身体的延伸,美展也被大家装进了口袋。
“美术报也很接地气,开幕当天我们就拿到了美术报当天的报纸,扫了官方微信,就可以看到最新的美展新闻和这么多佳作,很及时,也很实用!”小吴说。